北京大学“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在致辞中强调,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基石。推动中小学AI通识教育是打通创新人才链条、夯实未来科技发展根基的必由之路。本次研讨会发布的七项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小学AI通识教育进入以生态构建和实践探索为核心的新阶段。他呼吁,坚持育人为本、夯实素养根基,强化高校—政府—中小学—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方案”与“北京经验”。
本次研讨会以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为引领,发布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北京市教育工委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布《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解读,明确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段要求、实施建议、组织保障”七方面内容,提供行动规划与纲领指南。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人工智能产教融合联合体”,以“通识、通智、通用”为核心育人理念,构建涵盖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区域协同、产业对接和高端培养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北大智能学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发布“《立心之约》微课十讲”,浓缩凝练北大人工智能本硕博课程体系30余门核心课程,推出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公开视频课程。
北大智能学院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新府学学校联合打造“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构建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全面培养“认知、技能、思维、价值观”四维素养的完整通识课程体系。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大智能学院联合发布“通育”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平台,依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人工智能课程要求,为学生、教师提供适配性与科学性强的教学工具,实现师生双端赋能。
北大智能学院联合协作单位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学习评价系统”,围绕“认知能力—技能水平—思维品质—价值观念”四大维度构建开放式数字化测评系统,推动AI素养测评的智能化、标准化与合规化,构建面向未来的AI教育评价体系。
会上,北京大学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勤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马修军作了主旨报告。大会还同步启动了“中小学AI通识教育协同创新联合体”和“通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创新实践共同体”两大平台并举行了圆桌论坛。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智能学院、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晋浩天)
可盈配资-老牌配资平台-股票网app-配资炒股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