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某些人是怎么想的。
考生见到心仪的校长,只不过发了两句憧憬,就给人家一顿阴阳,贬为“矫情”,实在太过分了。
众所周知,在今年的报考大潮中,福耀科技无疑成为了一匹最亮的黑马,其670、680的投档线,甚至连不少985名校都撵不上。
可以看出,尽管只是第一届招生,但大家的热情还是相当高的。
就那一位江西小生来讲,其在见到校长王树国后,也是激动的发了一篇动态,表达自己的内心的喜悦和憧憬。
然而,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一群“酸萝卜”,上来就开始嘴人家,“瞅瞅这没见过市面的样子,见个面就激动的不得了,是能升仙还是能给你学费打个折呢?”
怎么着,就这么见不得别人的好吗?
福耀科技大学
校长见面与抨击风暴
那位来自江西的高分考生,一位凭683分录取的顶尖生,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笑容灿烂地拍下与校长王树国的合影,配文“梦想启航”。
他手握编号为 “FYUST20250001” 的通知书,一切的喜悦尽在不言中,要知道,这可并非个体的唯一编号,而是首期入选学生统一赋号,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信封打开后,还附有校方精心准备的入校须知、欢迎礼盒。
录取通知书
假期中,他还如约参观了未来将度过四年的校园。
从现代化教室,到实验中心,再到与王校长的简短会面,无不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明明只是分享一份喜悦,结果却让评论区迅速成为战场。
学生本人会见校长
一些网友讽刺道,见个校长是能升仙还是多五块?
一时间,毫无诚意的调侃,瞬间展现出网络暴力的冰冷语气。
批评者进一步激烈,没历史积累、有几十亿投入又怎样?要成果靠几十年沉淀,不是砸钱能办成!十年后生源锐减,博士点都不够几个,未来就业谁敢肯定?
如此一幕,令人深感气氛恶劣,称“恶心”一点不为过。
与此同时,一名河南考生小乔以674分报考福耀,也引发争议。
网友评论
考生自己有想法
他在社交媒体上坦言自己是“淡人”,家庭理性决策之后,接受了校长及师资宣讲,选择这条非传统路径。
然而,小乔的这个决定,却遭到了不少网友的吐槽。
毕竟,670的分数,尽管上不了清北、复旦这等顶尖名校,但要上一个上游985还是绰绰有余的。
可不理解归不理解,小乔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报道
他表示,自己并不会在意外界抨击,强调一个大学好不好,谁说都没用,得进去看看才知道。
对此,他的父亲也表达坚定支持,并直言是看到福耀科技如此高的师资配置才决定的,并非一时冲动。
确实,一名学生对应六位教师的极致师资配置,本硕博一贯制、免费出国交流、学费5400元按公办标准收取等硬条件,这谁看了说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福耀科技大学
学院战略
众所周知,福耀科技大学尽管是一所民办本科,可背后的“靠山”却不是一般的“硬”。
曹德旺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资100亿元,与福州市政府联合办学,校长是西安交大、哈工大校长的王树国,就连老师的履历,都是洋洋洒洒的一大段,让人看的眼花缭乱。
校园设置八大学院,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
多个学院院长具有国际资历,如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沈卫明等,研究背景丰厚并拥有全球影响力。
全校共有302名专任教师,其中光院士就足足有15位。
全球前2%科研学者数十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0人,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背景,真正构建高师资、高标准的教育生态。
强大的师资
在培养模式上,学校采用本硕博贯通的八年制教育体系。
与斯坦福、剑桥、麻省理工等国际顶尖大学合作,学生将获得双学位,通往国际化科研或创新型企业核心岗位的通道显得畅通无阻。
然而如此豪华的配置,学费却是低的吓人,仅不到6000元一年,基本与公办高校持平。
不仅如此,福耀科技还配套完善奖助体系,确保任何家庭背景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境外交流机会。
校长亲笔录取通知书
王树国的人设担保
王树国曾明确表态,原本招100人,后缩减至50人,就是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密度精准培养。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早期学生,包括江西683分、河南674分、湖南636分考生,都愿意作为福耀教育改革的第一批“冒险者”。
湖南那位自称“年轻赌徒”的考生,就公开表示自己愿意做“小白鼠”,投身这样创新的教育试验中去探索未来可能性。
这场改革没有先例,风险与机遇并存。
当然了,批评者的发问,也并不是毫无道理。
几十亿投资与高学历师资,是否能真正培养出顶尖学生?就业市场是否认同这张新型大学文凭?这确实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网友评论
可问题是,这不应该把矛头对准一个学生来宣泄。
换个角度想,他何罪之有,至于受这么大力度的言语攻击吗?
更何况,而在福耀内部,校长与教师团队已经将这些质疑转化为行动。
以个性化成长规划为核心,以联合国际高校为路径,坚持“谁说都不重要,得进来才知道”的实践逻辑。
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看在时间的一点点拨动下,该校到底能蹚出什么样的未来......
本人回应
结语
考生本以一张照片、一份签名寄托梦想,却被抨击,反映了现实中对新兴教育模式的不信任与情绪焦虑。
可问题是,谁又能断言这所大学将失败呢?
学校好不好,谁说都没用,得进去看看才知道。
相信这样优秀的校长与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会差。
每一个投身其中的首批学生,或许正是重新定义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一群先锋。
最终的答案只能由时间和他们自己去验证。
可盈配资-老牌配资平台-股票网app-配资炒股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